爱你爱的好辛苦二十年前的全民学英语风潮,如今变成了「学Python」
收集整理:九站网 更新时间:20191128 文章来源:爱范儿公众号
爱你爱的好辛苦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爱范儿(ID:ifanr),作者:吴羚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当[敏感词汇屏蔽]人的知识焦虑中,一定少不了这门叫Python的语言。朋
爱你爱的好辛苦
爱你爱的好辛苦声明: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爱范儿(ID:ifanr),作者:吴羚,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。
爱你爱的好辛苦当[敏感词汇屏蔽]人的知识焦虑中,一定少不了这门叫Python的语言。朋友圈隔几天就出现的「Python训练营」广告和评论区热闹的互动,总给人一种全民学Python的错觉。
爱你爱的好辛苦
爱你爱的好辛苦是错觉吗?好像也不是,毕竟连地产大亨潘石屹都把学习Python当作自己的「人生礼物」,浙江都已经把Python纳入信息技术高考科目了,这股风潮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。
爱你爱的好辛苦写这篇文章不是想给这份焦虑煽风点火,而是真诚地劝退。
Python是个啥?爱你爱的好辛苦在搞清楚要不要学Python之前,有必要了解它的历史。
爱你爱的好辛苦虽然Python「出圈」是这两年的事,但它问世已有近30年历史。稍微接触过Python的人,大多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:人生苦短,我用Python。(著名程序员BruceEckel更早的时候说过「LifeisshortYouneedPython」)这句名言就出自Python之父吉多·范罗苏姆(GuidovanRossum),看到这个「范」姓想必很多人都能猜出他的国籍了——荷兰。
爱你爱的好辛苦范罗苏姆开发Python的理由很任[敏感词汇屏蔽],1989年圣诞节期间,为了打发[敏感词汇屏蔽]期时间,他决定创立一门新的编程语言,这门语言应该既像ABC一样具备良好可读[敏感词汇屏蔽]和易用[敏感词汇屏蔽],又易于扩展和编译。
爱你爱的好辛苦1991年,由范罗苏姆独立开发的第一版Python编译器发布,后续的版本则由他和同事合作,但他仍是主要开发者和决策者,2018年7月12日退休后,范罗苏姆仍是Python社区的「终身仁慈*者」(BenevolentDictatorForLife)。
至于为什么叫Python,是因为当时范罗苏姆正好在看BBC的喜剧《MontyPython’sFlyingCircus》,他觉得要给自己的产品起一个简短、独特且略带神秘感的名字,于是就用了带有「蟒蛇」之意的Python。
那么Python到底好在哪里?如果你去问掌握Python的人,对方可以给你列出无数条,太技术[敏感词汇屏蔽]的东西这里也不多说了,但是我们前文提到Python简单易懂的特点,还是可以从下图这张与J[敏感词汇屏蔽]a的对比图中略窥一二,即使完全没有编程基础,相信你也能看懂这段[敏感词汇屏蔽]码。
图片来自网络
正因为Python易学好懂,所以非常适合没有学过编程的科研人员处理实验数据甚至开发程序,他们并不关心计算机要怎么实现这些运算,也不想把精力花在内存管理、并行处理等问题上,只要能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即可,而Python恰好可以满足需求,用最简单的方式调用各种函数、粘结不同的语言,所以很多人把Python称为「胶水语言」。
而在学术界的广泛使用,也造就了人工智能热潮涌现后Python的流行,因此人工智能和Python应该算互为因果或互相成就的关系。
不过这里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,很多培训课程都会把Python和人工智能划等号,但其实不然,人工智能是一个广泛的概念,Python涉及到的只是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,比如Google的Tensorflow和百度的飞浆都是支持Python的深度学习框架,下次再看到打着AI旗号教你30天Python入门的广告,就可以直接拉[敏感词汇屏蔽]了。
人生苦短,我学Python正如前文所说,Python的学习门槛较低,学习曲线非常平滑,所以流行起来后,它的使用也不再局限于程序员和科研人员,比如很多运营岗位的招聘需求上都会写上「熟悉Python者优先」,全民学Python可能还是夸张了点,但你身边总能找到一两个学Python学到头秃或掌握了新技能成就满满的人。
他们当中,有的目标非常明确。
「为了爬虫啊。」某知名社交的运营小范学Python的目标很实际,「进公司以后才发现有必要学一下Python,不然老得麻烦别人写爬虫程序。」
会C语言和J[敏感词汇屏蔽]a的程序员阿峰,为了做数据挖掘,最近也自学了Python。相比于自嘲已经把高数还给大学老师的小范,学习Python用阿峰的话来说,「只是语法的问题」。他可以熟练地列举Python的各种好处:「资源太丰富了,你想学人工智能,框架和库一堆一堆,多到你不知道用哪个好。」
「应该这么说,大家都用Python,可以说是生态环境决定了吧。底层和类库,你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语言,不过这一大堆东西,你自己再撸一遍,那不是重复造轮子吗?」阿峰总结道。
还有一些人,他们学Python并不指望用它解决实际的问题。
我司的邱姓编辑学Python的初衷只是想对人工智能有更好的理解:「跟踪人工智能的发展,只了解大概原理是不够的,学了Python,起码我能对那些研究成果到底达到什么水平有具体的认知。」
抱有类似想法的还有在一家网络公司当产品经理的小韩:「我在一个技术为导向的行业里做产品,学Python是必然的,更多的时候不一定是要自己亲自上阵写[敏感词汇屏蔽]码,而是要理解技术思维.」
「你不能提一个完全不符合技术逻辑的需求,会被嘲笑的。自己写过[敏感词汇屏蔽]码,就能知道技术是怎么理解和来完成一个需求的过程,你在写产品文档的时候更能站在技术角度来告诉他们:我要做什么。这样他们看和开发的时候效率也会更高,反复理解和沟通也会减少。还有就是要清楚的明白技术有没有在骗你,(你的需求)到底能不能做。」条理清晰地说完学Python的理由后,小韩又补充了一句:「另外就是我觉得自己写[敏感词汇屏蔽]码,真的挺酷的。」
然而,有1000个学Python的理由,就有1001个放弃的理由,从入门到放弃,可能只要一节课。
一个「难」字,就能劝退无数「理科小白」。虽说Python在编程语言中已经是难度相对低的,但也并不是毫无门槛,「从语法规则上说,它非常简单,至少比日常语言要简单得多;难处在于它要处理的对象、对现实事物的抽象,是数学式的思考方式。」接触过BASIC和H..TML的邱编辑如是说。
也就是说,如果你连高中的函数都没学好,恐怕就会陷入「道理我都懂,可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写」的绝望中。
「我就上了个Django框架课,搞了个服务器,」自称「数学绝缘体」的Sasa跟我吐槽Python根本就没有人们说的那么简单,「它真的劝退我,实在搞不懂。然后我去看了B站,我真的不明白,为什么有用Python排版PPT的教程?我用Office不好吗?到底为什么要学啊?」这连环三问,竟问得我无话可说。
就算你的数学不错,也很难保证每天在工作之余仍有精力和毅力与枯燥的教程周旋。前面跟我说着觉得写[敏感词汇屏蔽]码很酷的小韩,跟我说他暂时放弃了,「看到一半,最近太忙,没时间了。」
希望我们已经看了入门教材1/5的邱编辑能够坚持到底吧。
总结我们采访的几位学习者,或多或少所在行业都与互联网或科技相关,那么如果生活中完全没有数据分析、爬虫等需求,要不要为了看起虚无飘渺的「编辑思维」学习Python呢?
有人说现在的Python很像十几年前的英语,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培训班、「未来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」的论调、从娃娃抓起的焦虑,都和当年如出一辙,就连sell点都一模一样:考试加分,升职加薪。
但这只是表象,如果从实际意义或未来前景来看,我觉得应该把Python看作当年的电脑操作技能,也就是会不会用电脑。如今用电脑处理文档、剪辑视频、上网、看视频等已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操作,你不需要懂得计算机的运作原理,也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借助电脑得到应用,未来Python或许扮演的是类似的角.se,成为一种基础设施。
总之不必过于神化Python,多一门技能当然没有坏处,不会,也不见得就被时[敏感词汇屏蔽]抛弃,但你要指望学了Python就能像培训班宣传的那样改变人生的话,那就纯粹是想多了。
《爱你爱的好辛苦二十年前的全民学英语风潮,如今变成了「学Python」》一文由九站网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支持本文观点,如有疑问请与我们取得联系